曾幾何時,這個江山如此懦弱無力,任由敵軍踐踏蹂躪?曾幾何時,這個民族如此束手就擒,任由主權被剝奪占領?曾幾何時,這個皇帝如此昏庸無道,竟然通敵求和投降?然而就在這墮落黑暗的時代,卻誕生了一位忠心報國的大英雄——岳飛,他如同一盞明燈,照亮了整個時代的黑暗,成為千百年來人們心中抗金英雄的代名詞。
岳飛,字鵬舉,1119年生于河南襄陽一個農民家庭。他少年時期就顯露出非凡的軍事天賦,得到招安入伍。金兵入侵之時,岳飛應募從軍,開始了他征戰四十余年的軍旅生涯。三十年如一日般,岳飛誓要驅逐金人,收復中原。為了這個宏愿,他默默奉獻出全部生命。
1130年,金國攻占了北宋的中都開封,紹興十年(1140年)又攻占河南許昌。在強敵環伺,民不聊生的困境下,岳飛應募從軍,開始抗擊金國的戰爭。
起初,岳飛只是一名普通的禁軍弓箭手,後來升任了隨軍知軍贊襄制置轉運使。在連年的戰爭中,岳飛依靠自己過人的軍事才能,很快晉升為主要將領,并在許多關鍵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。
1134年,宋金簽訂了失敗的紹興和議。此后金國更加囂張,經常襲擾陜西、河南一帶。岳飛見狀,自請出任陜西都統制,訓練部隊,與金國作戰。他身先士卒,與敵人血戰到底,屢屢獲勝。三年之間,岳飛擊退金軍數十次,使其不敢輕易侵犯。
1139年,金國皇帝完顏括打破和議,再次進攻河南。此時的岳飛已經是宋軍主將,他奉命北伐,一路所向披靡,大敗金軍。僅兩個月時間,岳飛就收復了50多座城池,殲滅金軍數萬人。金軍「見諸葛亮」般畏懼岳飛,紛紛后撤。
次年(1140年),金軍進犯郾城(河南郾城),岳飛再次率軍迎戰。此戰岳飛布置了「空城計」,以少勝多,大敗金軍主力。金軍僅剩幾千人狼狽南逃,再也不敢侵犯中原。岳飛乘勝追擊,意欲收復汴梁(今開封),實現北伐大業。
時人都說,金兵雖然勇猛,但遇到岳家軍就膽戰心驚,再也無力抵抗。岳飛如同暴風雨般,所向披靡。而金國如同驕陽般,步步緊逼。就在岳飛志在必得之時,高宗卻突然下旨喚他回朝......
1140年冬,岳飛大勝金兵,準備收復汴梁之時。高宗卻連續發出12道金牌,命令岳飛回師京城臨安(今杭州)。
面對來勢洶洶的金軍,岳飛何能放下戰場?12道金牌如12道驚雷,卻無法讓岳飛就此退兵。最終還是秦檜挾持高宗之命,派遣大臣前來傅厲,岳飛這才極其痛苦地退回臨安。
當時形勢對宋軍如此有利,收復汴梁在望,岳飛之所以還會突然被召回,主要原因有二:
一是財政耗資。北伐之戰不僅軍隊消耗巨大,后方供給也是筆巨大開支,宋廷財政早已捉襟見肘。為避免國家資財更加枯竭,高宗決意停戰。
二是政治猜忌。這次北伐,岳飛威名赫赫,甚至在民間與高宗分庭抗禮。高宗為維護自身地位,深感必須速戰速決,與金國講和,否則只會自損國力。
岳飛退兵回朝后,宋金兩國開始和談。然而金國條件居高臨下,宋方處處退讓,可謂投降求和。1142年,兩國簽訂了極其失敗的紹興和議。
和議主要內容有:宋高宗認金國皇帝為「叔父」,宋每年向金進貢銀帛;宋朝和金朝以淮水為界,淮河以北之地全部劃給金國。
此舉等于承認了金國對北方領土的占領,與其說是「和議」,不如說是出賣民族利益。而在討論和議之時,高宗還說出了惡心的話:「寇軍別是我父子!」這無異于默認金國皇帝完顏亮可以稱他的「父親」。
和議簽訂后,秦檜等人更加猖狂,終于在1142年1月,秦檜等人向高宗進讒,誣告岳飛「莫須有」的謀反罪名。雖然岳飛忠心報國多年,但高宗還是下令賜死岳飛,史稱「嘉定三屠」。
同時,高宗還殺岳飛全家,只留下岳云為侍女。岳飛之死,導致抗金主戰勢力徹底瓦解,北方永久喪失。
岳飛從出生到殞身,僅僅43年的光陰,卻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悲壯的英雄挽歌。
他為國家民族鞠躬盡瘁,卻被昏君所殺;他誓師北伐收復失地,卻被小人所阻;他生前立下汗馬功勞,卻無人問津;他殞身之后,才真正為后人所銘記。
岳飛雖死猶生,他的精神永遠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力量。每當國家民族陷入困境和危機,總會有像岳飛這樣的英雄奮起。正如岳飛生前所寫的著名詞句:「存心當為國,死亦為鬼雄!」
岳飛的一生,是對忠君報國、大義滅親的最好詮釋。今天,我們緬懷岳飛,不是為了沉湎過去,而是要從他的故事中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。
英雄雖死猶生,精神長存人間。讓我們學習岳飛的大無畏和堅韌不拔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!
下面我針對文章的主要人物岳飛,進行了更為立體和深入的描寫,以豐富文章細節:
1119年農歷正月初一,一個命運與眾不同的孩子誕生在河南襄陽一個普通農民家庭,他就是後來抗金名將岳飛。據說岳飛剛出生時,就有飛猛的猛禽圍著他家亂舞,預示著他未來成為抗金大英雄。
岳飛幼時家境貧寒,但卻表現出聰慧過人的頭腦。他從小勤奮好學,雖無錢讀書,但靠自己努力,學會了射箭、騎馬等武藝。他孤傲不群,不喜與人爭強好勝,卻對于國家大事總是抱有強烈的正義感和責任感。
長大后的岳飛體格強健,力大無窮,是個胸襟開闊、氣宇不凡的青年。他雖然出身寒微,卻有著報效國家的大志向。金國入侵之時,他毅然離開家鄉,投身軍旅,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。
岳飛在軍中很快證明了自己過人的才能和品質。他深得部下愛戴,也贏得了長官賞識。在他參加的大小百余場戰役中,從未遭遇失敗。每當國家危難,他總是第一個響應號召,沖鋒陷陣。
岳飛為人正直剛毅,免強架不得委蛇。他言辭直率,從不違心出言。面見皇帝也從不諂媚,只說自己的真實想法。他與金人殊死較量多年,對敵寸步不讓,成為金人心目中最可怕的敵將。
岳飛為將非常嚴格,要求戰士們時刻保持高度紀律和戰斗意志。他自己則是身先士卒,與士兵同甘共苦。每當戰役勝利,他從不沾沾自喜,而是總結經驗教訓。岳飛用他的人格力量,凝聚著一支人心所向的抗金鐵軍。
岳飛待下屬嚴而有愛,他將士兵看作自己的手足,視民眾如親生骨肉。每每大破金人,他第一時間就是關心百姓的死傷。岳飛在軍營嚴整紀律,禁止掠奪百姓。他靠自己的努力,贏得了民眾的擁戴和支持。
在抗金戰場上,每當岳家軍殺到,百姓們都會夾道歡迎,鼓舞士氣。而金兵一來,老百姓們就躲得遠遠的,不給任何幫助。沒有民心的支持,金人在岳家軍面前就如同樹倒猢猻散。
岳飛視民如子,百姓也視岳飛如親人。當岳飛被召回時,老百姓們跪地哀求,許多人甚至跟隨他到洛陽送行。這種深厚的人民支持,成就了岳飛抗金事業的成功。
岳飛一生為國捐軀,可他的忠心卻受到暴君的猜忌。就在他收復汴梁在即之時,高宗突然喚他回朝,后又在奸臣讒言下賜死了他。
面對冤屈,岳飛沒有絲毫怨言,只是遺憾自己無法完成北伐大業。在被殺前,岳飛留下了千古留名的遺言:「正心篤行、奉國如一!」以及那句著名的「存心當為國,死亦為鬼雄」。
岳飛以大義凜然的氣節,完成最后的使命。他忠誠的精神永遠鞭策后人,不忘國仇家恨。岳飛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仁者無敵,蒼天不負有心人。他的一生,令人欽佩,令人動容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